蟾衣养殖市场前景好风险大

2014-11-26来源 : 互联网

这是个争议了十几年的项目。曾让*****,也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饱受诟病。今天,这个项目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我们选了其中的两家,以窥一角。即使这两家也都说法各异。仅供投资者参考。

儿时意外发现蟾蜍*病

为什么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文的蟾蜍,到了杨鸣泽手里就成了**的法宝?

1970年出生的杨鸣泽,是江苏省海门人。小时候,他被虫子咬了一口,手肿得奇痒无比。杨鸣泽的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立即从地里抓来一只蟾蜍,从口中抠出唾液抹到了他的手上,几分钟后,肿痛消失了。杨鸣泽非常惊奇,有时间就去田里抓蛤蟆琢磨。一次,蟾蜍从他手中挣脱,留下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爷爷告诉他,这叫蟾衣,能*病。

可是,杨鸣泽再没有发现蟾蜍蜕衣,为什么没有人见过蟾衣,癞蛤蟆把它藏到了哪里?他观察发现,蜕衣前,蟾蜍活动减少,呈发呆状,全身皮肤腺体分泌物增多,俗称“出汗”,体表显得潮湿光亮。此时背部中线处脊柱上方*先出现纵向开裂的缝隙,随着缝隙增大,蟾蜍也开始挣扎,不久头部、躯干及四肢从缝隙中钻出,蟾蜍蜕下的衣膜皱成一团,全程约5-10分钟。蜕过皮的蟾蜍,皮肤颜色变浅了。*关键的是,它边蜕边吃掉了蟾衣!这可怎么办呢?经过研究,杨鸣泽发现只要把它们放到水桶里,蟾蜍就无法吃到皮了,原因是:蟾蜍是靠嘴呼吸,蟾蜍在水桶里时,它的嘴一直在水面上,而蟾衣蜕在水里,无法吃到,并且在水中蜕下的蟾衣也很容易舒展开了。

历经18年攻克蟾衣3大难题

1.养蟾蜍的难题。要大规模采集蟾衣,养殖蟾蜍是当务之急。1993年,杨鸣泽花1000多元承包了一个17亩的废旧鱼塘专门养蟾蜍。他自己抓了近万只蟾蜍,除了在水塘里投放小鱼小虾,晚上还在水塘边点上了灯,吸引飞虫。因为养殖的密度高出自然界近100倍,一个蟾蜍一个小时要吞吃15只昆虫,飞虫的比例远远不够,蟾蜍不断地饿死。无奈之下,他只好高价买蚯蚓。成本一算下来,杨鸣泽傻眼了:市场上1公斤蚯蚓三四十元,而1公斤蟾蜍才三四元,蟾蜍要养殖一段时间才能采衣,这样的养殖只能让人赔*。他发现,饿得快要死的蟾蜍,放生后越来越壮实了。他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能自然养殖呢?他把剩下的蟾蜍分散到各家的田里去吃害虫,等到它们长大后,采完蟾衣再放回田里。巧用自然资源,让他重拾了信心。

2.采制的难题。1993年,杨鸣泽开始小规模采集蟾衣。一开始,杨鸣泽尽量保持蟾衣的完整,为此他还特意研究出了“尼龙网展衣法”。先把采下的蟾衣在水中漂洗做形,然后放在尼龙网上展开晾干,这样制成的蟾衣大且完整。不过,放在水里漂洗的蟾衣**只能采集100张。这种方法有一个*大的弊端——慢!1000克蟾衣,要5000张左右,一个人**只能加工100张左右。照这种速度,70年都做不出一年的蟾衣量。靠做蟾衣挣大*,到头来还是一句空话。

“蟾衣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家看的。”海门市原科委主任张康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他**追求蟾衣的完整。

漂洗蟾衣的时候,杨鸣泽发现,每次倒掉的水中都有白色的“水迹”。他请教上海中医药大学缪细泉教授,缪教授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性的,蟾衣里的粘性的东西是蟾蜍蜕皮时的分泌物,漂洗使有益成分流失了。没洗过的,每5000克中能提取到100克的总提物,漂洗后的只能提到60克。”杨鸣泽决定直接消毒,既能保留更多的有益成分,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一举两得。改革后,不放在水里漂洗的蟾衣直接加工成团状,**能采集1-2公斤,产量提高了70多倍。

3.功效论证的难题。药店拒收蟾衣:“蟾衣的功效,毕竟没有科学证明,谁都不敢用。”他的蟾衣从宝物变成了废物。

杨鸣泽到上海中药研究所做毒理实验,一打听,要十几万!是放弃?还是借*做实验?杨鸣泽选择了坚持,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学知识、搞研究,*终表明蟾衣无毒。意外的收获是,几年间他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吸引了很多医疗机构开始研究蟾衣*癌的作用。2001年,杨鸣泽会同上海和北京的专家,商讨实验方案和用药剂量,*后选择了4种不同的小鼠肿瘤模型,实验证明,高剂量时,对小鼠肝癌,肺癌,腹水癌、肉瘤的抗肿瘤效果达50%左右,而且没有发现动物死亡。

有了专业机构的证明,杨鸣泽心里有了底。此时,他的实验费用已经超过了50万元,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杨鸣泽妻子说:“冬天,连给女儿买棉鞋的*都没有,孩子两脚都长了冻疮。我真的和他过不下去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认识到蟾衣的好处呢?2003年,杨鸣泽将蟾衣抗肿瘤的动物试验结论交给了媒体,没想到,媒体一公开,当年的销量增加了200倍。杨鸣泽开始做临床统计,心里有底了,他把蟾衣的抗肿瘤用途申请了专利,得到了国家专利的认可。同时,他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做成DVD光盘,在淘宝网上免费赠送。

通过多年总结,杨鸣泽已经拥有了一套专门的采集流程,工人每天捕捉蟾蜍,分放进室内、外各3间屋,每天只在室内的3间屋里把快要蜕皮蟾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采集蟾衣,第二天把室内没有蜕皮的蟾蜍合并成2间,再把室外快要蜕皮的蟾蜍放到室内,当天捕捉的蟾蜍还是放到室外,蟾蜍可以轮流排队蜕皮。通过控制温度(22℃-35℃),杨鸣泽已经掌握了蟾蜍的蜕皮规律。“我们选择中等以上(2-3年龄)的健康蟾蜍。目前,养殖场每天进、出蟾蜍的数量各7000只左右,可采蟾衣1公斤/天。”

“我总结了一下,能把不起眼的蟾衣卖得这么火爆,第一靠科学的实验;第二靠专家的指导;第三靠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在,全国每天有上千人在吃杨鸣泽的蟾衣,2010年7月-2011年7月,蟾衣的销量有600多公斤,产品占领全国90%的市场。销量每年递增30%。零售价格24500元/公斤。”

杨鸣泽打算投资500万进一步研究蟾衣的药用价值,把蟾衣申报成国家确认的中药材。

他说:“每年央视都会有一些关于蟾蜍的节目,以往央视也与我们联系,但由于我的产品基本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对其疗效、安全性等还没有*后的科学定论,我回绝了央视的好意。近年来,蟾衣市场很混乱,鱼目混珠,有些人为了短期内获得利益,搞蟾蜍养殖、蟾衣收购,说蟾衣包*百病等,使投资者血本无归。在我的产品疗效已初具规模的前提下,我终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目的是澄清一些事实,规范蟾衣市场。”

“目前,我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多个蟾衣采集基地,每年以销量定产量,不会去盲目发展,因为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内的需求量还不多,所以好多人找我学习技术、向我销售蟾衣,我都拒绝了。”

蟾衣的市场前景应该会很好,但目前特种养殖风险很大,不是人人都能成功。蟾衣方面还有很多具体的科研工作要做,我希望大家从科研投资的角度加入这个行业,在蟾衣制药领域多做一些贡献,如果仅从养殖入手,希望短期获益,我规劝大家谨慎入市。”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