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民间剪纸活动自南宋以来,历久不衰,影响深远。
有“山野之花”的民间剪纸,深受北俗南移文化影响,每逢过年过节、结婚生日、甚至丧事,城乡妇女都能剪一手,都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以供实际使用。至明清之际,姚城街坊、虞宦街口、下海头布摊,里山头布贩子,兼售“剪鞋样”、“剪绣花样”、招徕顾客、兜揽生意,在马渚、临山、陆埠、浒山、慈城一带农村妇女剪绣花样,成为妇女日常生活一种不可缺少的实用工艺,姚西云楼,曾流传“一把剪刀、一张纸、跟着太婆学剪纸,剪只黄牛耕湖田,气煞财主赵矮子”的民谣。
近代余姚的民间剪纸制品种繁多,既有以婚礼为中心的“喜花”,红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用于摆在嫁妆上作装饰,张贴在婚房里作窗花,又有又日常生活为主的乡土味浓郁的“剪花”,剪出十二生肖、花鸟虫鱼、飞禽走曾、人物果蔬,送人娱乐,贴在农家居室。既有红纸剪成的节日“灯笼花”,旧时在除夕贴遍居室内外、门上、墙上、水缸上、衣柜上、谷柜上、鸡窝上、牛棚上,用于避邪,使处处都有红光、讨个彩口;又有生日祝福的“礼花”、“寿花”,为新生儿驱邪的有“百福长寿”礼花,为老年祝福的有“百岁长寿图”。还有丧事专用宗教“剪花”,配合时政宣传的剪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