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发隐身衣是真的吗?浙大研发隐身衣原因真相

2017-12-11来源 : 互联网

浙大研发隐身衣是怎么回事?一名老人举着一块塑料布,面朝镜头,展开,举过头顶。画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背景里的花草树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浙大研发隐身衣资讯,一起来看看吧!

浙大研发隐身衣是真的吗?

连日来,一则主题为“大爷瞬间消失”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多家自媒体**公号在转发这一消息时称,浙江大学研发成功国产“量子隐身衣”,可以类似魔**能的“隐身”。昨日,xxx记者从浙江大学方面确认,尽管多年前即以启动对于隐身技术的研究,但网传这一所谓“研究成果”与浙大无关。隐身技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云贵表示,隐身技术目前在理论上**可行,但具体实践仍困难重重,尤其要实现民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镜头前,一名衣着普通、笑容满面的老人,右手握着一块“塑料布”,从花草树木间拾级而下。随后,老人抖开“塑料布”,慢慢往头顶方向举起,随着“塑料布”升高,老人也渐渐“消失”,只剩握着“塑料布”边缘的手,还“悬浮”在半空中。这样一则视频,近来引发广泛关注,“大爷瞬间消失”也很快成为网络热词。xxx记者注意到,不少微博、**公号在转载时声称,老人手中并非“塑料布”,而是国产“量子隐身衣”,能够实现人体隐身功能,是由浙江大学研发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不过,质疑声也相伴而来。一些人表示,网传视频可能为拼接而成,并非“隐身”,视频中同一时间,“有些树叶晃动有些不动”即是佐证。一名从事视频制作的业内人士告诉xxx记者,从画面效果看,这一视频应为采用抠像技术编辑而成。具体拍摄流程为,先拍摄一段无人空镜,再由老人手持蓝色或绿色布块拍摄一遍,将两次视频合成,抠掉蓝色或绿色布块即可。“视频上发光的亮点,就是抠图的定位点,这种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很常见。”

xxx记者检索到,早在3年前,曾有国外网友上传类似视频。不过,视频*后进行揭秘,所谓“隐身衣”,实际是一块绿布,通过后期合成制作而成。

昨日,浙江大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xxx记者,网传国产“量子隐身衣”消息出现后,曾经向校内从事隐身技术这一领域的**求证,得到的回应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学术界也没有这方面文献和讨论”。“隐身”技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云贵向xxx记者确认,浙大没有开发过国产“量子隐身衣”,更没有拍摄视频进行发布,甚至“量子隐身衣”本身也是个伪概念。其表示,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生产网传视频中的“隐身衣”。在看完视频后,马云贵也表示,比较倾向于“后期合成”这一说法。

上述浙江大学工作人员称,网传视频之所以被冠以“浙大出品”之名,与浙江大学一直在进行隐身技术方面研究相关。

xxx记者注意到,2013年10月,浙江大学陈红胜研究团队曾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在可见光波段实现大型物体的隐形——电磁波“隐身衣”机理》。不过,当时媒体报道称,这一“隐身”技术原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小。项目团队曾表示,因为存在材料参数苛刻、不够轻便等技术瓶颈,要制造出穿在身上的隐身衣,目前还非常困难。

马云贵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研究新型光电磁调制技术、人工光电磁材料与器件等领域,也是国内较早一批关注“隐身”技术的科研工作者。马云贵告诉xxx记者,“隐身衣”目前在理论上**可行,但具体实践仍困难重重,尤其要实现民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xxx:“量子隐身衣”概念是否真的存在?

马云贵:学术界没有“量子隐身衣”这个概念,“隐身衣”概念是有的,这是一个涉及光学、电磁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

xxx:所以网传“隐身衣”真实性如何?

马云贵:这个不可能是真的,技术上还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效果。我看了一些说法,比较倾向于是通过抠像技术制作的视频。

xxx:如何定义“隐身”?

马云贵:正常来说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会散射光。如果光能够绕过人,从正面拐弯传递到后面,再****入射光状态,就达到了“隐身”效果。打一个比方,比如水滴到玻璃球正上方,水滴分散滑过表面,实现绕球面拐弯,在下半部汇聚后继续直线下落。如果能够让光线实现类似**拐弯过程,就可以实现“隐身”。

xxx:科研与日常生活中,对于“隐身”的定义是否一致?

马云贵:其中严格意义上说,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中对于“隐身”或者“隐身衣”的定义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让光线**绕过物体,继续保持直线传递,从而实现“不可见”。但是在科研领域,隐身的概念范畴会更广,比如还有“隐形”这个概念,就是指不可探测到反射回波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光线**拐弯”。

xxx:为什么要研究“隐身衣”技术?

马云贵:科学研究一般有两种驱动力,一种是科学价值驱动,一种是实际应用驱动,隐身衣技术当前主要属于科学驱动,这种技术的科学意义比较大,未来有望产生**性应用。在这一块,国内外的研究几乎差不多同时进行,面临的挑战也是共同的。

“实现民用还有很长距离”

xxx:关于“隐身衣”的研究目前有何进展?

马云贵:*近我们实现了一项新进展,可以让金属“隐身”,比如通过安检时,让电磁感应探测器无法有效检测。

关于“隐身衣”,理论上是**可行的,并且相关的数学模型、方案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关键是能不能做出来,有没有方法把理论变成解决方案,这一块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性。

xxx:研究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哪里?

马云贵:目前,我们能够在局部实验上验证技术的可行性,比如可以在某一个特定的频率隐身,或者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实现隐身,但是类似“隐身衣”这样全方位的,技术上还做不到。

主要原因是,光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量,同时满足它的隐身需求非常具有挑战性,日常我们所说的“隐身衣”,实际上指在可见光中隐身,但是根据波段长短不同,光可分为红外光、微波等,都是需要研究的。

xxx:“隐身衣”未来的应用场景是?

马云贵:主要还是集中在国防领域。目前的“隐形飞机”,原理是机身把电磁波全部吸收,或者反射到别的地方去,使得雷达没法探测到。如果类似“隐身衣”技术能够实现,让电磁波直接绕过飞机,那么就能达到更理想的隐形效果。

xxx:所以距离“隐身衣”走进生活,还有很长距离?

马云贵:对,“隐身衣”实现民用,还是有很长距离。现有隐形技术的应用,也还是在军事上。民用这方面,还在科学研究的概念阶段,还没有到直接应用。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