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调色师为影片补妆年赚500万

2014-11-27来源 : 互联网

电影《白鹿原》中金黄的麦浪、沧茫的雪地、大红的棉袄,油画般的色彩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无人区》取景自国内,上映时却以**的画面质感和饱和度,释放出美国西部片粗犷凝重的风格……这一部部国产大片的出炉,都离不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片变得精彩而唯美!

电影调色师虽可****,可这一新兴行业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如何才能成为这种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怎样?

让我们走近——

受老外打击,北漂小伙誓当“调色先锋”

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14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主修力学,因为父亲是一名科学工作者。

后来马平才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电脑和影像艺术。1994年毕业后,马平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去西安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工,做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

业余时间疯狂钻研IT技术的马平,渐渐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正义黑客”,他曾让日本一个网上参拜靖国神社的左翼网站陷入瘫痪,也曾通过“非常手段”,帮留学美国的朋友追回过被盗的**网游账号。

1998年,他*自漂到北京,干的仍是影视后期处理工作。接不到活时,马平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啃过两周冷馍头,也曾因没*交租而被房东赶到大街上过夜……但他对于影像制作的爱好与坚持,始终不减当年。

2002年,马平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专做后期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负责**处理,直到这时他才有了一种“临时工转正”的感觉。因喜欢影像制作,英文不错,又有IT底子,此后他接触了不少新设备和***,渐渐修炼成了圈内高手。就在这时,他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的美妙。

电影调色师的工作,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软件,在后期给电影的每一帧画面调光、调色与美化,让它在放映时产生许多实拍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奉上一道道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他们被称作“影片化妆师”,其技术直接影响着一部电影的气质。电影调色*早诞生于美国,2000年,好莱坞影片《逃狱三王》*先使用该技术,随后美国的职业电影调色师队伍发展到100多人。

2005年之前,中国没有本土职业调色师,国产电影拍摄完之后都是送到美国、韩国进行调色,花费高昂,调色周期经常被无理延长。可技不如人,中国电影人往往是敢怒不敢言。

马平曾随同事到好莱坞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调过片子,并有意接近美国**调色师,想学点技艺。不料,识破马平的用意后,一位美国调色**竟毫不客气地说:“你来自中国?你们还是先学好拍电影,再谈学调色吧。”马平听了羞愤交加,面如死灰。他发誓:一定要成为中国电影调色技术的**者,让国产影视剧不出北京,就能打造出脱俗的气韵!

2003年,马平先后到美国和韩国的影视学院进修。因为有相关的专业底子,马平上手很快,一年后就能像模像样地为影视剧调色了。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艺术嗅觉很好,总能紧贴着影视导演的思路和片子的主题,用饱满的画面色彩十分到位地去烘托剧情。

2004年7月,韩国一家影视集团向正在其下属公司实习的马平发出邀请函,表示愿以两亿韩元(约合12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聘请他为专业调色师。马平谢绝了,他只想回国。

苦“调”两年,《南京!南京》缔造行业传奇

2005年初,中影集团花200多万元购置了影片调色设备,任命马平为首席调色师。

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部数字电影《太行山上》。为这部片子调色时,八一厂和中影集团的领导,都屏声敛息地站在马平身后看“稀奇”。马平选择了《太行山上》的两个场景做样板,演示起了调色的全过程。一番技术处理后,两幅内容相同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乍一看影片的原始画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与调色处理后的那幅相对比,反差极大:后者色彩饱满、画面极富质感,无疑让电影变得更完美了!大家纷纷鼓掌,说马平为影片“化妆”的技术简直是鬼斧神工。

随后,****部由本土调色师操刀的电影《太行山上》横空问世。该片上映后反响强烈,观众无不为它高质量的画面和色彩所折服。

胶片时代,拍电影要看天气,还要选择光线较好的时候拍摄。进入数字摄影时代,导演无须看天拍电影,对光线的要求也没有以前那么严格,因为光线问题可以交给电影调色师去处理。比如马平为电影《云水谣》调色时,将连续拍摄了十多天的镜头,调成同一天的环境色彩。

为多部国产大片成功调色后,马平渐渐在业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江湖首席”地位。2007年8月,他接手了一块“烫手山宇”——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这部片子的调色难度之大,过程之坎坷,令马平永生难忘。

《南京!南京!》放映后,大家看到的是高度清晰的黑白片,连一些电影人都没有发现,该片是用彩色胶片拍摄和制作拷贝的,经过费尽周折的后期调色处理,才“变成”黑白影像。

刚接到这部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抗战史诗片,马平很激动,也很轻松,彩色调成黑白,不就是色彩饱和度降到零吗?后来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简单!色彩饱和度降低之后,呈现的黑白偏了色,这种似是而非的色彩感极大地干扰了观影的感受,而且使得整个影像显得很“脏”,完全没有了黑白影像应有的那种纯净的质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胶片材料的问题。

技术难关一时无法攻克,导演和投资方又催得很紧,马平只得求助国内外的专家。但他们的答案都特别简单:彩色胶片拍的片子,不可能百分百还原成黑白。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马平不知疲惫地折腾了半年后,终于将《南京!南京!》的色彩残留缩减至1%,可这一个点的着色,却怎么都去不掉。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平又做了200多次调色试验。一天深夜,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印片工艺固有的缺陷,将彩色片调成干干净净的黑白片!这同时意味着,他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用彩色拷贝片呈现纯黑白影像的工艺。

调色的费用一般占整部电影投资的2%,花费并不算大,却能改变一部片子的美感乃至票房。2009年4月22日,《南京!南京!》在全国首映后票房一路飘红,*终斩获3.6亿元,并让导演陆川在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高奖项金贝壳奖。幕后英雄马平获得了150万元报酬。

**500万,致力于培养“后备军团”

2009年后,电影人纷纷抛弃胶片,改用先进的数字摄影机拍片。为了赶工期,拍摄时往往不再追求完美的天气和光线……一部电影上映前做调色处理,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为职业电影调色师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马平却感到分身乏术,他接的活儿太多了,不“招兵买马”根本干不完。2010年5月,他扩大了工作室的规模,招募了一些有影像处理基础的员工。

那么,电影调色师的工作量有多大呢?“一部电影的所有镜头都需要调色,我调过一个动作片有3600多个镜头,这是我从业以来碰到拥有*多镜头的一部电影,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完成。”马平说,动作片镜头*多,而文艺片和情感类的电影节奏慢,只有几百个镜头,工作量相对较小。

《太行山上》、《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南京!南京!》、《建党伟业》、《白鹿原》、《无人区》……从业11年来,马平调色的电影已经超过200部,他在***的浪潮中不断*自摸索前行,通过自己的天赋与努力,为我们打造出了一幅幅唯美动人的画面,一处处深邃悠远的意境。如今,他的工作室每年创收500万元以上。但同时马平也是孤*的,在国内,职业电影调色师的数量目前仅为10多人,这一数量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市场并不匹配。

为什么本土职业电影调色师人数少?马平说,毕竟电影调色技术还是一个新事物,大家有一个认知过程。而且,目前全世界几乎没有开设调色专业的院校。为了给业界培养后续力量,马平经常受邀去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做讲座。2014年下半年,他还准备开设一所专门的电影调色师培训学校。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