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群里刘爽同学的文章《心有菩提手有刀,欲成舍利却成妖》之后,感触很深。我相信作为**的失败创业者的感触,一定和普通看客的感触有很多的不同,这也是我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关于我创业失败的一些心得。由于刘爽同学和梁宁女侠的道行很深,我不知“道”,所以我把文章直白的叫做“失控的创业”。
我的创业**是无规划意料之外的选择,而好像我的人生,创业也是我无法选择的结果。我相信,拿着初中毕业证的我,无法敲开任何一家企业的大门。2002年到2006年,在老东家从客服到软件开发再到硬件开发,我预感到可能会干一辈子程序员的时候,我选择了辞职。在辞职之后也的确找不到工作,有一个朋友知道我辞职,便叫我兼职帮他写个软件,但一个月后也不了了之。后来我便开始开发一个MTK手机的刷机软件,在那个年代这种原可收费的软件我免费出去了,这也给我带来了行业内不错的名声和用户。
可是免费软件终归是免费,需要商业化还是必须销售硬件产品,好在早几年我便自学了电子电路开发,那时候开发产品**的难题就是资金。当初身上的积累不足万元,找来了一位销售合伙人投资了几万元便开始生产了,**款产品生产了200台,不出预料的失败了。此时由于合伙人成立了新公司,我也提出了散伙,早前的投资款当借款,**加利息归还,再向其他朋友借来几万元,便开始开发第二版的产品。故事的情节在这里开始,产品大卖,我个人获得了近千万的利润,开始扩张业务,投资工厂,买房买车,自我膨胀,那一年我22岁。
潮汕有句老话,叫做少年得志,家门不幸。果然在2008年**会前夕,外贸生意一落千丈,国内业务披糜不振,再加上智能手机慢慢兴起,我判断功能手机的刷机业务一定会死掉,于是选择转行。我投入了我梦寐以求的互联网行业,成立了物联网56.hk。自鸣得意的我做出了人生**个*大的错误决策,转行!
转行,意味着抛弃掉老业务,**开始新的业务。从软硬结合的电子行业,转为软硬和网络结合的物流行业,从研发生产营销**所有的人员,几乎全换一遍。这个跨度不仅仅损失惨重,还把跨出去的那一脚撕裂了。别人壮士断臂,我截肢,还得不到壮士称号。
从那以后,只要再听到有人说转行,我一定会坚决反对,并举例:“哪一个行业都不容易,你进入一个**的行业面对的挑战,是那些可能已经守了10年20年的老家伙,你凭什么跟人家竞争,到时候人家不需要用技术、品牌、资本,用经验就可以打垮你了。再说,你现在的这个行业都做不好,你怎么知道在新行业就可以做得好。”
创业成功的很多因素当中,经验是很重要的一个,而且经验是学习不来的,必须慢慢积累下来,在开始你的创业梦想的时候,请先问问你的经验积累了多久?
之后的2010年,我结了婚并移居深圳,开始我的第二次创业,找来了另一个合伙人,在华强北这个大染缸从*简单的卖iphone手机和配件做起,后来也代理一些产品做贸易。在守了几个月档口后也在慢慢悟到,我之前对市场营销这门课几乎0分,几年前的产品能销售的那么好是因为有一个总代理在操盘,现在换我来做,才知道营销也是门技术活。
一个不了解市场的人做出的任何营销的决策,都是错误的,营销的决策必须让听得见炮*的人共同制定,否则市场根本无法开展。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我这个技术出身的人是做不好营销的。合适的人也一定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位置不匹配不如空置。
于是我把营销的活扔给另一个拍档,并找来另一个技术合伙人,开始研发手机和周边配件,走自主品牌路线。其实做产品是对的,我甚至认为处女座的人本就应该做产品,与那种吹毛求疵的特性,那种追求**的态度**匹配。之后又哗啦哗啦一年投了很多个产品,虽然有一两款能**,但其他几款的亏本已经抵冲掉*来的利润,2年多下来资金也紧张了。这也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慢慢的发现每个月都在亏损,而且在你很努力的时候依然改变不了现状,继续产品开发的投入有可能会使现金流更加紧张,这个时候加大销售力度已经是没有用处了,那么清理库存,裁少人员减少开支也是必然之路,到*后,已经**找不到方向了。
如果你的事业让你不再热爱,你应该停下来仔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在找不到荣誉与成就的时候,在未来不知道在哪里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让自己安静下来。
这两次失败的创业花了我8年的时间,当然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写出来,但我想成功的经历毫无意义,失败的经历才有价值。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其偶然性,所以成功一定是不可复制,反而失败的经验可以借鉴(借此反对某“博士”成功可以复制的观点)。我**次创业的失败,**是因为心理上的狂傲和自大,在进入一个**的行业,没有任何的资源帮助,没有做全面的调查分析,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前进,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碰到残酷的市场才知道要加强营销**的团队,但其实已经太晚了。所以营销和**就像资金一样,必须先行于产品,产品是兵马,而营销**就像粮草一样,一停则兵慌马乱。
第二次创业的失败则有更多的运气的成分,相比于**次得到的教训,再加上已经作为父亲的我,已经是成熟很多了。但是第二次失败依然是在产品和营销上,实际上,任何一个公司的失败都是营销的失败,如果有销售有收入能维持运作,其它的不足都可以调整。产品上的失败,我也总结了几点,外观一定要做精致,功能一定要做减法,做小而美的产品比做大而全的产品成功几率会大一些。
**版的产品,影响**体验的功能或模块坚决砍掉,必须在设计的阶段要求100分,等生产出来再到消费者手上就可能是60分而已,勉强及格。如果你在设计的阶段就随便和将就,那么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上的,一定是一个不及格的产品。你不要幻想把更好的功能留在第二版,其实大部分的产品在**版就已经死掉了。
产品就像人生一样,总会有很多机会,但从一开始不做到**,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当然由于知识水平的原因,很可能不正确,如果不认同,可以无视。
创业*重要的是3点,*、人、产品。而且*是排在**位。
现在的创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都流行风投融资,好在我也接触手机游戏和应用**有几年的时间,也算是半脚踏入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加上*近在搞智能硬件,也有接触很多投资机构,但假如你和我一样,没有大公司工作的背景和做出牛逼产品的经历,我劝你还是算了。我*起码还有几家大的投资公司约见面,要是没有以上经历估计BP都不会回复,更别说约见了。你想想,罗永浩那么牛逼口才那么好的人了,也是约了50几轮才谈来的投资呀,我自认相声能力没老罗好。那些以为单凭一个idea就可以拿到大笔的投资都是很傻很天真。
所以前期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来做规划(*少1年的工资+租金+产品成本),我劝还是不要出来创业了。在创业的心态上,我是建议先花自己的*,时机成熟了再拿投资公司的*,你花着自己的血汗*和花着投资公司的*,**是两种不同的滋味。再说投资公司那班家伙都是人精,从来就只会锦上添花,什么时候他们雪中送碳过?等你资金链断的时候去找*说明你这个人创业非常不靠谱,再说这个时候一点谈判筹码都没有,所以我赞同雷军和马云的说法,在盈利*好的时候去找*,在*很多的时候去找*,比你没*的时候要好。
我说*比人重要,很多朋友都反对这个的观点,认为人比*重要,其实我也认同,但前提条件是你不需要为*担忧的时候。如果你不像雷军那样有花不完的*,相信我,*还是比人重要的。再说,小米公司和雷军那么有*,*近还找外国银行贷了10亿美金,你能说*不重要吗?
公司没*了会死掉,公司没人了可以招,可以请,合伙人也可以慢慢找,慢慢培养,认为优秀的人才你分股份留住人才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找合伙人必须谨慎,*近看了徐小平的文章,我是认同在老同学老同事之间找合伙人,但是不认同在七大姨八大妈之间随便找一个,
合伙人的事情不能随便,一随便事业就危险了,这世上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人太多了,大难来了两公婆都可能离婚,更别说做企业合伙人。所以没有找到合伙人之前把位置空着,但是长远发展公司一定要有股份制,你的心胸和格局一定是决定你事业的高度。当然我的经验是找那些自己主导过创业然后又失败的人合作,每个人的失败都有原因,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样成功的几率会高些。
关于产品,一个公司可以走多远,其实就是靠那些人做了那些产品,所以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正在风口上的产品需要眼光和机遇,当然我更认同机遇。但是永远要记住,你的任何一个产品是你品牌的象征,品牌是由品质+时间积累来决定的,只有“品牌”的产品才具有溢价能力,任何一个打着你LOGO的小产品,请重视它。
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要做一个电子产品,*重要的事情是外观、包装和用户体验,小米的成功是把用户感知做到极致,凡是用户能摸到的看到的,都要**。如果是在做一个软件,那么请把界面UI、用户体验和客户服务做好。听傅盛说,猎豹在google play上有1200万个评价,每一个1星的评价他们都有跟踪回复,而且用用户的语言回复,西班牙语打1星就用西班牙语回,阿拉伯语打1星就用阿拉伯语回,要知道客户服务就是*大的用户感知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