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红薯开始

2015-03-15来源 : 互联网

推着自行车,从500元起家到成为一个影响海内外的企业家;从一块平凡的小红薯到一个超越平凡的大产业,他将红薯低廉的身价提高了23倍,使当地的薯农富了起来,而自己也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资产,拥有了一个年产值近亿元的企业。

他就是四川三台县曾任过科技副区长的邹光友。

辞官卖“红薯”

1992年的春天,时任三台县建设区科技副区长的邹光友到甘肃将红薯高产技术引进来。然而,丰收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喜悦,因红薯价格低廉,薯农们很少费心去卖红薯,大多用来喂猪了。

难道煞费苦心提高了红薯产量,就为了喂猪?邹光友开始调查市场行情,不久,他发现城里人涮*锅时喜欢吃红薯做的粉丝。邹光友心里一亮,对啊,为何不带领老百姓搞红薯加工,提高红薯身价呢?在彻夜的深思后,他毅然提出了辞职报告,开始下海从事红薯粉丝产品的开发销售。

从朋友那里借来了5000元*,在三台县芦溪镇租了一个有100平方米的早已停产的村办粉条厂,邹光友成立了“光友特产技术开发公司”,开始了精白红薯粉丝的研究。

之后,邹光友骑着装满粉丝的旧三轮车出现在绵阳的街道上,一路走一路高声叫卖。每到一处餐馆,他就取出一些粉丝让店主和顾客煮了品尝。精白红薯粉丝以其爽滑的口感赢得了顾客,终于开始一个店一个店三斤五斤推销开了。受到了启发的邹光友租了一个摊位,摆上电炉当场煮粉丝让过往的顾客品尝。那一年春节,邹光友一直守在粉丝摊旁,终于把两卡车粉丝销售一空,*到了5000多元的“**桶金”。

点“薯”成金

走过了*初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邹光友开始为光友薯业谋划扩张的道路。1997年10月,他带领技术人员成功地**了红薯方便粉丝,填补了国内外方便粉丝的空白。

对于市场来说,方便粉丝又是一个新生事物,邹光友带着他的方便粉丝,再一次开始了**市场的艰难征程。面对着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的企业,邹光友摒弃了以往“自产自销”式的销售模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经销商队伍。

1997年,邹光友亲自在成都西南食品城推销自己的方便粉丝。由于“光友”在当时还没有名气,方便粉丝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始邹光友一直无法说服经销商销售自己的产品。情急之下,他拿出当初骑三轮车卖粉丝时的老办法,拿样品请食品城里的经销商品尝。觉得方便粉丝好吃的经销商纷纷找邹光友要求经销光友牌方便粉丝,然而邹光友并没有欣喜若狂遍地铺货,而是精心选择了食品城里面方便面销售量很大的一家店铺的店主王*,作为光友粉丝的**位经销商。

成都市场打开后,邹光友培训了一批销售人员,深入各地市场调查,选择北京、南京作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发展经销商队伍。经过了一年积极而不盲目的发展,光友粉丝的经销商队伍达到了100多人。依靠经销商的力量,光友方便粉丝开始在各地市场上遍地开花。

粉丝大战

国内市场打开后,邹光友并没有满足。为把光友薯业推向世界,他还借脑生财。经“引智办”**,2000年,光友聘请同际**管理**伯内克斯为总经理,**了民营企业聘请外国**担任总经理的先河。

伯内克斯为光友引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光友由一个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2001年5月,光友无明矾粉丝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检测,产品走出**,卖到了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然而,一场危机却在不知不觉问向邹光友袭来。2001年,光友薯业一位重要的技术人员被一家刚建立的粉丝企业高薪挖去。新的粉丝企业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方便粉丝系列产品,并从光友粉丝的手中*走了一部分经销商。

面对商战的波云诡谲,邹光友表现出了多年商海沉浮所历练出的淡定。他*先是维护好自己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针对经销商推出了优惠政策,开展月度、季度、年度的奖励活动。这些策略使很大一部分经销商重回光友的怀抱,到2005年,与光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经销商已经达到200余家。

邹光友在小小的红薯上做出了产业化大文章。现在他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使公司在5~10年内产值达20亿元,并争取上市,带动更多的薯农富裕起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