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之前对李开复这个人的印象只是一个在知名外企打工的因而也跟着知名的职业经理人而已。后来发现此人越来越有唐骏第二的趋势,正如一只在镜子里把自己照成狮子的猫,以导师自居;谷歌当年面临退出中国市场的困难境地,这哥们儿当时是谷歌中国区的头儿,却在那个节骨眼儿开溜了;即便职业经理人不是将自己卖给了**,但在雇主面临困难的时候不善始善终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想着沾雇主的光环,却不愿意为其承担风险,这让我顿时对其职业道德水准产生怀疑。
其他观点更不值得驳斥,比如**条罪是毕业就创业。而我们都知道其老东家,微软的比尔.盖茨本科就未毕业,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是辍学,而其另一曾经的东家,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途放弃了博士学位。创业不同于打工,以自己多年在一些成功企业内的打工经验来筛选创业项目,给创业者出主意,后果想想就很可怕。
*近又注意到有海外媒体指责其投资的项目复制国外模式不说,连版面都极度相似,有网友将其名字扩展为开(始)复(制);复制而没有**性的项目,其生命力很值得怀疑;就像国内的社交网络天际网当年**模仿LINKEDIN,时至今日还是没有起色;直到某天我收到了其发送的一条垃圾邮件,看了主题把我气个半死“孙树杰,创业是找死,打工是等死,你选怎么死?”这就是所谓搞社交业务的公司的人际关系敏感度!
至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其对行业的敏感度也就跟这个差不多水平了。道德水平不好说,言论前后矛盾,怎样去尊重,怎样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