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神奇快速的**故事而催生出的急功近利心态,是这一代青年创业者*危险的“心魔”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四大80后互联网新锐“集体消失”了。
虽然外界依旧像两年前他们刚“出道”时那样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但他们**像从前那样频繁见诸媒体(仅李想获得投资那年就接受了200多次媒体访问),只能偶尔在一些重头行业活动中听到他们的只言片语。
两年前,一群新新人类在商业舞台高调登场。这些出身各异的“80后”创业者们二十岁前后*立创业,他们**既成的游戏规则,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崛起,三五年甚至两三年就可以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的创业**。
不过现在,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把自己“隐藏”起来。“我们并没商量过。不过我们几个私下闲聊时,都有同样的想法。”戴志康说,“现在,我们需要些时间思考。”
经历了**轮集体沉浮的80后创业者都有了一些变化,有的更迷茫,有的更清醒,有的更胆怯,有的更勇敢……无论如何,这是他们成长的两年。
“膨胀和浮躁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反思过很多次,我犯错都是在自己‘膨胀’的时候。”戴志康皱着眉头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态,“啊!原来我这么牛!”
大二开始写**程序,毕业时已经*了50万元,用这笔*创立公司后又获得共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按VC投资比例及以往Discuz!收入状况推算,戴志康身价过亿,个人持有现金1500万元左右。戴志康一度是80后互联网新锐的典型案例,现在依旧是80后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曾有人评价,如果按照对中国互联网贡献大小来排名,戴志康一定可以入选***位。戴志康回应的态度却是:“不该那么早成名,不该那么早受到关注。”
直到今天他仍然需要为当初那一点“膨胀”买单。9月底,Discuz!刚刚宣布将旗下视频软件相关业务整体移交酷6。
回溯Discuz!**视频业务时,戴志康在业内、尤其是网站建设的站长圈子里一呼百应。每一款产品都让人们交口称赞,每一个新项目都让外界充满期待。彼时一家小公司的视频软件已经面世,用户的评价极为苛刻:“别做了,你还是到康康那儿打工吧!”
这些都让戴志康“暗爽”,许多“简单草率”的决策就在这些赞美下做出。那时,戴志康自问,“和小网站赢了又如何?”,他希望Discuz!视频软件能和大网站抗衡,差距却在产品真正面世时暴露无遗。“大量视频网站还没找到合适的**模式,为他们服务的视频软件如何**呢?”现在反思这个项目,戴志康更注意从商业逻辑层面去分析。
“膨胀和浮躁是一种普遍现象。”戴志康总结,“区别只是程度不同。适当的膨胀也无可厚非,可有的人像海绵,一吸水就膨胀得不得了,忘了自己是谁。”的确,相比那些有过数年社会经历的创业者或是辛苦耕耘几十年的企业家,80后新锐保持冷静的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