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章无泥养殖泥鳅亩赚3万不稀奇

2014-11-25来源 : 互联网

泥鳅,顾名思义,就该生长在泥里,如果离开了泥,泥鳅肯定难以成活。可是,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外的黄河滩上,一位名叫王水章的人却研究出了无土养殖泥鳅***,泥鳅根本不需要泥土就能存活,更绝的是,别人养的泥鳅都冬眠,他养殖的泥鳅不仅不冬眠,而且冬天长得还挺欢实。技术创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凭借这个*门秘笈,王水章1亩池塘就能年收入3万元。

异想天开,无土养殖泥鳅

泥鳅*喜欢钻泥,厚厚的淤泥能为泥鳅提供藏身之所,避免天敌的捕食。有了厚厚的淤泥作为隔离层,泥鳅就可以抵御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寒冷。通常情况下,水温高于33℃或者低于15℃,泥鳅就会钻进泥里,保存体力,准备夏眠和冬眠了。另外,淤泥里生长着一些蚯蚓之类的活体,这是维持泥鳅生存必不可少的食料。

随着自然绿色的饮食风潮日渐盛行,泥鳅的卖价也是一路看高。王水章心想,野生泥鳅资源有限,如果能够实现泥鳅的人工养殖,就能卖上好价*。

王水章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这个点子后,就着手修建池塘开始养殖泥鳅。泥鳅的饲料主要以沉性饲料为主,饲料不可避免地被淤泥污染。泥鳅和一般鱼的习性不同,它们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采食的范围相对较小,投喂食料时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一些泥鳅吃不上饲料,生长速度缓慢;二是大量剩余的饲料沉积在淤泥里面。厚厚的淤泥等于一个密封的发酵罐,饲料**后会产生很多有机物和毒素,而人工开挖的泥塘水质一旦恶化,就很难像自然流水那样**了。

王水章开始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养殖的泥鳅死了不少。剩余的泥鳅好不容易长大了,秋天捕捉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泥鳅早早地钻到泥里准备冬眠,与人们玩起了捉迷藏,泥鳅捕捞成了大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水章看到有人在实施无土栽培蔬菜,灵机一动,既然蔬菜可以无土种植,那么泥鳅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无泥养殖呢?

他的这个想法刚一产生,立即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泥鳅就是应该生长在泥里,没有泥怎么能行?尽管没有一个人看好这件事,王水章依然认为,没有先例并不见得不可行,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一波三折,无泥养殖成功

无泥养殖泥鳅,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意味着风险极大。没有泥泥鳅能长好吗?王水章自己心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底。

在有关**的指导下,王水章修建了泥鳅无泥养殖池,为了便于管理,他修建的养殖池不大,长5米、宽4米、深0.5米。池子底部铺专用的薄膜。由于池子小,投料方便,换水也容易,*主要的是有效避免了淤泥带来的副作用,泥鳅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

眼看着试验有初步进展,王水章兴奋不已,可是,没等他高兴多久,又出现了新问题。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急剧上升,*热的时候水温达到了45~48℃,这样的条件下,泥鳅的存活率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降低水温,王水章增加了养殖池的水位,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经过查找资料,他了解到,到了夏季泥鳅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看来,要想让泥鳅健康成长,必须找到能够代替淤泥的东西才行。

王水章弄来了一些水草放进养殖池,水草为泥鳅提供了藏身之地,泥鳅不仅可以躲避酷暑,还可以吃点嫩芽、草根换换口味。另外,水草能够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改善水质,可谓两全其美。

然而,随着水草的生长,泥鳅却不见长个,而且死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让王水章郁闷异常,难道泥鳅真的离开淤泥就无法存活吗?

为了弄清泥鳅不长个的原因,王水章整日在水池旁观察,后来发现,池子里由于水草多,将水面遮挡得严严实实,投喂饲料时只能见缝插针/,因此饲料常常洒落在水草上。结果,虽然足量投放饲料,但是泥鳅能吃到嘴里的却大打折扣。此后,王水章在投放饲料的时候除了加大数量,还注意了避开水草。可是即便这样,泥鳅还是不断死亡。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王水章不离池塘,连续蹲守,他又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5时左右这两个时间段,泥鳅纷纷跃出水面,难道是池塘缺氧或是有了什么病害?

带着这个问题,王水章咨询了**,**告诉他,这既不是缺氧,也不是病害,而是泥鳅的习性喜欢跳跃;不过,这不是为了嬉戏,也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跳出水面呼吸。**还解释说,泥鳅除了可以像鱼那样用腮呼吸,还可以利用肠子和皮肤呼吸,所以要不断跳出水面吸进新鲜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后通过**把废气排出去;因此,泥鳅对水里的溶氧度要求并不高,但是,泥鳅对于环境的耐受力毕竟是要有一定限度的,水草过多会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在**的建议下,王水章重新调整了水草的密度,使水草的面积约占水面的1/3,*多不超过2/3。为了方便泥鳅取食,撒食时注意利用水草的空间,这样食物不会撒在水草表面,即便沉积在池塘的底部也没关系,因为底层铺设了塑料膜,泥鳅仍然可以取食。

由于在泥鳅的饲喂上定时、定量、**,这样不仅节省了饲料,**了水质,使得泥鳅生长迅速,而且很少得病,王水章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再克难关,泥鳅卖出高价

随着天气转冷,泥鳅也到了增肥阶段,与有泥池塘里的泥鳅相比,人造水池里的泥鳅捕捞也变得非常容易,再也不用和泥鳅捉迷藏了。

按说,如果这时候把泥鳅卖出去,会*上一大笔*。可是,王水章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可理解的举动——泥鳅先不卖了。他要等到冬季市场上泥鳅断货的时候再出手,靠打时间差来*大*。

想法倒是不错,可是泥鳅向来是躲在淤泥里面冬眠对抗严寒的,现在水池里没有泥,泥鳅不能像往常那样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想要让泥鳅在里边安然过冬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了给泥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就得设法增加水温。王水章看到一家酒店的水族箱用加热棒给鱼加温,也想效仿,可是一打听再一计算,发现这样耗资太大。几经斟酌后,王水章想到了给泥鳅养殖池扣上大棚,一个高1.8米、宽10米的塑料大棚,正好罩两排池子。

为了防止万一,王水章在10月下旬就将大棚扣上了,此时郑州地区室外温度降低,早上的水温只有9~10℃,中午太阳光*足的时候也不过15℃,人工养殖的泥鳅生长开始变得缓慢了。然而,在塑料大棚里,因为上面有透明的塑料薄膜罩着,不仅遮风挡雨,而且阳光能投射进来,加上池子下边铺着黑色薄膜,又有吸热的作用,增温效果更加明显,*低温度达到19℃,如果光照充足,温度可以达到23℃。

往年这个时候,泥鳅已经开始潜入淤泥生活,如今在大棚里采食依然活跃,生长不仅没有停止,反倒变得更快。

因为冬季养殖时间向后延长两个月,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养殖池扣上大棚后,1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加上冬季价格上涨的因素,养殖效益比露天养殖提高了30%~40%。

虽然大棚养殖泥鳅好处很多,但是设施成本相对增加。

王水章在**的指导下,针对无泥养殖池的特点,在泥鳅养殖技术上进行了调整,将养殖密度增加1倍,这样可以节省很大的空间。当然,养殖密度大了,对水质的要求相应也高了,日常的管理必须要跟得上,尤其要注意水质的pH值、氨氮、硝酸盐、溶解氧这些指标。

王水章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办法来判断水质:*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水的颜色,通过水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变化。如果是黄绿色,就说明适宜泥鳅的生长;如果呈黑色,说明水中所含有的腐殖质太多,这时就该给水减肥了,减肥的方法有多种,*简便的就是换水。换水之后,池水温差与换前不要超过3℃。因此,不能1次把水全部换掉,以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好换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如果水质太清亮,说明水质太瘦,需要增肥,因为泥鳅喜欢营养比较丰富的水质。过去,人们一般用化肥或者有机肥调节水的肥瘦,那样除了影响水质,还会对泥鳅的品质造成影响。为了生产有机绿色泥鳅,王水章想到沼液里有大量的氨基酸,营养丰富,如果用它来肥水,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饲料*,也解决了沼液难以处理的麻烦事。

想法很好,可是,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把握不好沼液添加的比例,导致水不肥即瘦,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尝试,王水章终于找到了沼液合适的添加比例。采取这项措施后,节省了近30%的饲料,养殖成本低了,也就等于增加了收益。

以往的养殖方式,生长在淤泥中的泥鳅不可避免地带有土腥味,现在没有了淤泥,泥鳅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如今,在王水章的努力下,一个1亩大的塑料大棚,每年养殖泥鳅的收入将近3万元。当初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乡亲们纷纷向他取经,希望学习无泥养殖泥鳅的技术,加入到科技致富的行列中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