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毕立新相约的那个下午,正逢北京的初冬,阳光在阵阵寒风中明媚地展着笑颜。当着一袭米色大衣的毕立新出现时,她略微羞涩的笑容与当时的阳光形成了一副温暖的画面。知道她是来北京出席一个关于福利企业的表彰会,但她却没有过多解释,只是一句“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份内事”,一带而过。而随后的几个小时采访,毕立新自始至终平淡地诉说着她那并不平凡的创业经历和人生体悟,就像茫茫荒漠一株积沙负尘的红柳,默默地点染着苍茫与辽阔。
游子心:
“回来就是要为家乡做点儿事”
1996年,全国上下兴起一片支援西部建设的热潮,毕立新也纵身其中。一想起自己年迈的双亲和养育她的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们一如既往的贫困生活,她就下定决心,回到他们中间来,倾己所有,创办实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毕立新和先生在广东已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和一个不小的HOUSE。但她仍坚定地要回来。带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毕立新一家三口由广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放弃了繁华的都市文明,舍弃了优雅的生活条件,向过往的优越生活挥了挥手,就满腔热情地回到了贫瘠的故土——当时仍是风沙肆虐的宁夏石嘴山。
起初的那段岁月,困苦不堪。除了生活水平的*大落差带给一个城市女性的艰难挑战以外,近乎“残酷”的恶劣气候更给毕立新的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是企业准备上马,急需筹措资金的档口,毕立新苦口婆心地劝来愿意一试的投资商与合作者,但一批又一批地被狂风“拒”之门外。无限感慨,又无法退却——谁让家在这儿,根在这儿呢!生性倔强的她决定自筹资金。
东奔西跑,四处借*的日子,让她刻骨铭心。但家乡人的亲情厚谊更是让她**难忘。这份情谊让毕立新全家放弃了加拿大**居留公民的身份,并为此登上“黑名单”——今后永远不能申请该国家的移民或其它。“我始终记得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一想起要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终其一生就觉得不踏实。而且我们的技术为何非得到国外才能发挥,冲着乡情和亲情我也要贡献给养我的这片西北大地。”毕立新的选择也是令人欣慰的:在创业*艰难的时期,家乡的**给予了她莫大的关怀和帮助。他们在毕立新的厂区内,召集本市的主管部门开了个“现场办公会”,倡议各部门给予这个想为家乡做点儿实事的青年人*大的优惠和支持。家乡人的纯朴善良让毕立新倍感亲切。是年底,一家投资**元的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以“丰本”注册成立,即“丰润本土”之意。载着这样的决心,毕立新的公司发展很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顺利兼并了一个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评为三面红旗的国有企业,尔后发展成为下属四个子公司和一个研究所的集团公司,年产值达几千万元,年利税近**元。安置就业职工100余人,其中残疾人员30余人。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用丰硕骄人的成绩换得了好评如潮。2004年,毕立新还经自*区妇联**,参加了第十一届**女企业家**。
博爱坊:“他们像我的孩子一样”
“石嘴山是一个重工业基地,残疾人很难找到工作。这些人虽然肢体不够健全,但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渴求生命价值的体现,可是,他们要去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却往往比正常人少得多。”在谈话中,毕立新带有一丝同情和由衷的欣赏。她不断地、反复地提起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善良、聪明和热情。有爱心的驱使,这应该也是毕立新创办福利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1998年,以安排残疾人为主的石嘴山市长江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此举像早春一阵和煦的暖风,吹开了残疾人冰封的世界,呼唤着生命的觉醒!
在这个福利企业中,毕立新对她的这些身体有残疾的职工倍加呵护,她从心理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她从*简单的称呼开始,便极小心地维护着他们脆弱的感情。在这里只能听到普通职工和福利职工之分,却没有正常与残疾之别;感受到的只有爱与宽容,却没有歧视与不平等。毕立新像他们的母亲一样,给予他们母亲能给予的一切信任、赞美,以及无止境的爱和等待!
为了防止这些福利职工在上下班的途中遇到危险,毕立新筹资在厂区附近买下两栋宿舍供他们休息,自己也放下市区内正在装修的大房子,搬到宿舍里和职工们吃住在一起,大家彼此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毕立新渐渐融入了他们的世界。她惊奇的发现,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思维也很活跃,他们有的非常聪明,搞的技术创新和做的一些技术活儿,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多,还要好,还要精。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在这里,毕立新有了一种对生命的**体验。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她都视若珍宝。
年轻的心总是不免好奇,他们无法**令人目眩的蛊惑。有一次,厂内一位聋哑工人,听到有人说,可以带他找一个月薪能达三千元的工作,涉世不深的他信以为真,不顾毕立新苦口婆心的劝解,执意要走。没有办法,毕立新只好同意他去试一试。凭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她不仅为这个青年保留了一切在职职工拥有的各项福利及各种保险,还不间断地保持与这个青年的联系。事情果然不出她所料,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一伙不法之徒利用聋哑青年自身的弱点,先是编造谎言将他们骗出来,而后,再强迫他们去做小偷。幸亏毕立新及早地得知了这个消息,在她的帮助指引下,这个青年*终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她没有更多的言语,没有一丝责怪,只有一种石头落地般的踏实与平静。看着这个青年人用手语一遍又一遍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毕立新的眼眶潮湿了。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她加强了对这些聋哑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每个助残日,她还把这些青年的家长请到厂区内,联合他们一起商讨有效防止这些孩子们上当受骗的方法和措施。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那以后,厂区内再没有出现聋哑青年被骗离厂的事情了。
对待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毕立新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长江公司,她竭力塑造关爱残疾人的环境,同工同酬,决不歧视,从劳动条件上给予照顾,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她推出“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并以家长的身份实践着这一理念。对待厂里的福利职工,她的宽容令人难以想象,她可以接受因为结婚而休假一年之久的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她可以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工作方法;她甚至可以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既往不咎。她的真诚和爱心,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和爱戴,焕发了他们对工作的*大热情,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幸福在每个人的心头蔓延……
在“爱”的世界里飘游,毕立新感到畅快无比,她不断地将爱心广泛播撒。每年的助残日和教师节,她都积极向社会进行捐助。在她看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追求快乐以外的快乐,幸福之中的幸福,毕立新乐此不疲。
环保情:“终生结下的不解之缘”
也许,这就是女性吧!由感性出发,用理性做事。毕立新对环保节能事业情有独钟,她创办的第一家丰本装饰材料公司,其主打产品就是环保型塑料地板砖。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先后亲自主持开发了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生产线,以及“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列材料和胶体蓄电池、三基色荧光粉等,产品远销于新疆、内蒙、兰州等多个省市,以无污染、无毒害、无废气排放等优质特性,获得了广泛好评。它们也无一例外地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了“绿色建材产品”的称号,毕立新因此成为西北地区的“环境卫士”,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环保节能事业是一项关系人类生存的重要事业,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前途光明,因此,我也有信心做好它!”毕立新在谈到她的绿色事业时,理性的分析中透着几分自信。不错,在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并行的两大棘手问题,各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以及研究开发了各种节能途径。我国也积极开展了节能50%建筑工程。配合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求,毕立新不失时机地加大投入力度,注重科技和企业管理,不断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实施专业施工,材料系列配套供应等举措,率先为西北一带广大居民建造出舒适、环保、漂亮的住房,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犹如一片钢筋混凝土而成的绿化带,毕立新用她的“绿色建材产品”在茫茫荒漠中隔出了一片绿洲!
零距离:毕立新的三个角色
母亲角色:愧对女儿
由于忙于事业,毕立新对女儿的各种照顾“少得可怜”,但女儿很懂事,自觉性自律性非常强,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矛,女儿的聪颖让毕立新骄傲,但更多的是愧疚,现在她会尽量在周末时把时间留给孩子。
女儿角色:感谢父母
毕立新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毕业于山东师大,从1958年支边到西北,便把青春和子孙留在这片热土。对于女儿的创业,父母默默无闻地在后方支持着,外孙女就是他们一手带大的。这让投身“绿色环保”事业的毕立新少了后顾之忧。同时,父母的正直善良和奉献精神对毕立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份影响成就了今天的她。
妻子角色:比翼双飞
谁说做事业的女性就不能把家庭关系平衡好?北大理科毕业的先生可以说是毕立新的良师益友,从当年二人婚后一起南下到今天回到西北创业,同为西北人的先生一直是毕立新坚定的支持者和工作上的理想搭档。